泥灸后的不同感觉说明了什么
泥灸疗法是中医古老蜡灸疗法的延伸,其涵义是温灼和熨烫,属温敷范畴,也是中医外敷疗法中的一种。泥灸的形成: 泥灸是传统蜡灸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藏红 花、雪莲花、当归、川芎、鸡血藤、狗脊、杜仲、桑寄生、透骨草、伸筋草等中草药粉配置而成;具有很好的柔韧性,其形状如泥,固名泥灸。泥灸疗法是外敷疗法与泥灸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方式,泥灸疗法整合了外敷疗法的优点,以及泥灸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,具有活血、祛风除湿、迅速打通人体经络,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,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等特性。属于温敷范畴。
使用后 有不同体质的反应不同,根据多年的疗程使用总结如下:
1.热 经络通畅,身心放松,热乎乎的,很是舒服,一般多敷过几次之后,就是这种感觉,说明本身健康或正趋于健康。
2.不热 说明寒气过重,感受不到热量,伴随着敷的次数越来越多,寒气慢慢排出,感觉会越来越热。
3.烫 在正常操作的前提下,如果感觉太烫,敷几分钟就受不了了,说明局部瘀堵严重,气血不畅,热量无法散开,此时应该缩短每次的敷泥时间,根据实际情况慢慢延长。
4.辣 泥灸中添加了生姜、白芥子等发热中药,初期使用,有热辣感是正常的,一般皮肤比较敏感的会有热辣感,另外也说明湿气较重,热量粘滞不行,产生热辣感。
5.痒 如果痒一会儿就不痒了,是对泥灸还不适应;如果敷泥期间一直痒,是风邪较重,热量流窜造成痒的感觉;如果泥灸后出现红点等过敏反应,说明是过敏体质,这种情况就不适合用泥灸了。
6.痛 敷完泥灸出现疼痛是一种病灶反应,泥灸激发自身正气与病邪抵抗,正邪相交,互不相让,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反应,通过泥灸培补正气,病邪逐渐被消灭,疼痛感也逐渐消失。
7.汗 汗水多而清,说明寒气重;汗水粘滞,说明湿气重;汗水浑浊泛黄,说明有炎症。泥灸前后应喝温水,以补充自身水分。
8.色 敷完泥灸,敷泥灸的部位有白斑或白点,说明是病灶所在;皮肤泛黑,说明体内毒素较多。